【社企視界】社企國際化…全球價值&在地深耕

編輯室名家觀點

社企國際化…全球價值&在地深耕

一位關心社會企業的朋友,請我提供有出口業績的社會企業名單;因為在傳統的經濟觀念中,出口外銷是企業成功的指標。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先得認識出口經濟對整體社會的真實影響,順帶也可闡釋社會企業的存在意義。

我們不妨先想想傳統出口經濟的經營模式,首先它必須標準化大量生產;為要克服國際市場價格競爭,對內要擴大生產追求規模經濟,對外則要設法取得廉價的土地廠房(當然最好政府徵地開發,再出售給廠商)、豐富低價的原料供應、低薪充足的勞動力,才能支撐出口競爭。

這樣的經濟準備,雖然創造了出口實績,其背後卻隱藏著農村破壞與社區生活品質下降、自然資源或農漁礦產的大量耗用、大量人力移動(通常是偏遠社區移出與外籍勞工移入)、同時大規模機具生產,又降低勞動力價值甚至勞動替代,所以通常就伴隨者農業蕭條、偏遠社區凋零、空氣與水土汙染、就業困難及低薪等現象。這些現代工業副產品,也就是社企應運而生的動力。

為彌補前述經濟發展負面現象,社會企業本質上就會:多使用傳統技藝、採用人力生產與社區製造、盡可能耗用既有物資機具與設施、遷就人力數量或物資供應而制定生產上限。適量生產不會出現大量生產的低成本,所以就以在地生產、國內消費居多。

作者曾經研究社區與經濟形態的關係,發覺大量出口的經濟體制,基本上是幫助企業方便利用生產地的土地、人力、環境與在地物產等公共資源,以換取工業出口利得。犧牲的是農業與從業人口、社區發展與生活物資排擠等現象。本文無意批評出口經濟的得與失,但是必須嚴肅的說明,社會企業就在彌補這些社會損失,請社會大眾認識他們的可愛與價值。

國際間唯一與進出口有關的社企,大概就屬「公平貿易商品」了;它的本意是用富有國家的消費,幫助貧窮國家生產者獲取合理生產所得,是對過去重商主義時代(強調從貧窮國進口大宗物資,如農林礦)剝削式貿易的反省,所以即使是貿易也是彌補傷口的貿易。

社會企業國際化的意義應該是:國際普世價值的交流,在地化的深耕實踐。

聯合報(2014.09.15).胡哲生.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