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民調/僅19%聽過社會企業 但78%認同

編輯室社企發展

民眾對社會企業的認知與認同
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秘書長胡哲生表示:「社會企業」一詞是推廣理念的過渡期,重要的是,期盼所有企業都能在創造市場價值之餘,也具備社會關懷、落實企業的社會責任。即便,民意調查顯示多數民眾不懂何謂社會企業,但希望企業不該再為私利欺騙民眾的期待是確立的。

全球社會企業方興未艾,聯合報民意調查發現,台灣雖然只有僅一成九民眾聽過「社會企業」,但有七成八認同社企兼顧獲利並追求公益目標的經營理念,六成二願意多花一些錢支持社企產品。

調查發現,國內民眾對「社會企業」的認識相當有限,平均每五位成年民眾只有一人聽過「社會企業」這個說法。

進一步瞭解聽過社企概念民眾的社企認知是否正確,結果發現,近六成民眾無法列舉國內任一家社會企業,二成將社會企業和慈善、公益團體或知名企業等混為一談,僅二成一能夠正確指出喜憨兒社福基金會、陽光基金會或是主婦聯盟等機構為國內社企代表。以全體受訪者換算,台灣約只有百分之四民眾具備正確社會企業認知。

儘管民眾對社會企業的概念模糊,但提示社會企業經營理念後,民眾多表認同。七成八支持社會企業兼顧獲利同時追求公益目標的經營模式,不認同者只占百分之六;也有六成四民眾相信社企經營理念在台灣是可落實的,僅一成八覺得不易達成目標。

消費經驗方面,調查發現,在提示國內主要社企代表後,有四成六民眾表示曾使用社會企業的服務或購買產品;分析顯示,社企產品服務的消費主力以女性、大學以上高學歷、卅至四十九歲青壯族群、北北基地區的民眾居多。

從潛在消費意願來看,不曾使用過社會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民眾中,未來半年內合計有二成六的人願意使用社企產品或服務,五成無意願;換算全體受訪者,約有一成二民眾是社企的潛在消費者。

這次調查於三月二至四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一千一百廿五位台灣地區成年民眾,另有五百四十五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二點九個百分點以內。調查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並依據台灣地區成年民眾之性別、年齡及縣市人口結構進行加權。

原文 : 聯合報(2015.03.22).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