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帶著一群學生至南投竹山,發現社會企業在實踐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多年來一直存在著,但卻都未能有效解決,那就是「人力」的嚴重不足。
竹山恒誠農場的主人在台大研究所畢業後決定放棄都市企業中的高薪工作,回到竹山以自然農法種植有機茶葉,我們提出了若干可能的做法:1.社會:生態教育(環境愛護)導覽與解說、有機農作物種植與養殖推廣。2.企業:銷售有機農產品、提供有機午餐預定。
農場主人看著我說「老師,我只有一個人,每天能完成的事很有限。生態教育農場只能是夢想,實現的機會很渺茫」。
台灣許多社會企業規模都非常小,只能算是微型企業,因此,人力短缺問題相當嚴重。面對人力短缺問題,大部分的社會企業沒有能力雇用專職人員,使得個別社會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為解決社會企業所遭遇困境,政府部門、企業、學校應加以結合並找出合作模式,以協助社會企業解決人力短缺困難。對此,可考慮以下幾個方案:
1.學校與政府部門合作:以產學合作方式由社會企業向政府提出申請,學校則提供技術人力以輔導及解決社會企業經營與生產技術的問題,政府單位則協助提供經費與資源。此種方式較適於解決短期技術性問題,例如庇護工廠的生產製程規劃與設計、工作簡化與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改善等。
2.提案競賽:將社會企業的經營與管理需求項目轉換為競賽主題,透過提案競賽的方式往往能提供社會企業在經營上許多具有創新與創意的解決方案。此種方式適於解決社會企業在產品的設計與銷售部分所遭遇到的困境,每年的社會企業創新創業競賽,都能提供社會企業許多良好的產品設計概念與行銷企劃案。
3.社會服務:許多企業與學校都設有服務性質社團,長期關注環境保護、社會照護、弱勢協助等議題,同時舉辦許多具服務學習性質活動,社會企業可與企業社或學校社團相結合以解決短期需要大量人力的服務性問題,如生態農場的除草、安養中心或照護機構的清潔打掃。參與者不僅可多了解社會企業的理念,同時可以協助社會企業解決部分人力不足的問題。
人力不足一直是社會企業工作者很大的困擾,許多的工作只能成為口中論述的理想而難以實踐。因此,社會企業工作者應更加努力思考與尋找各種可能的人力資源協助,與更多有共同理想的企業或機構合作,才能讓社會企業的推動更加順暢,早日完成社會創業時心中的社會夢想。
聯合報(2015.01.26).楊長林.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