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作榮范馨香伉儷基金會與工商時報舉辦的關鍵對話論壇,日前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議題之一是:經貿國是會議後政府應有的作為。其中東吳大學教授鍾俊文提出兩大問題,一為富裕中的貧窮,另一為世代擠壓,非常有意思,這兩個問題是世界性問題,但更是我們過去這種以出口導向小型經濟體的尖銳問題。而這個問題到現在還是有意無意被低估。
筆者特別認同他所說:現在的退休與社會福利制度都是在人口未老化時期制定的,對老年世代給予極優渥的待遇,由於未考慮人口結構快速逆轉的問題,今後一二十年將造成下列後果:
1、我國軍公教勞農保險與退休基金將面臨全數破產。如果,按照目前用提高費率來因應而不肯做徹底制度改革,那將加重年輕人負擔,形成老年人榨乾年輕人的世代擠壓現象。
2、由於保險費率提升也加重企業成本,因此初進入職場的年輕人薪資更不易提升,且全球化的結果,產業外移,低技術或無經驗勞工是最大受害者。即如日本約有三分之一年輕人必須從事派遣工作,而其薪資只有正職的六成。台灣則猶有過之,正職薪資十年不進則退,年輕人實質薪資更是大幅下降,此乃因為過去政府長期的偏重扶植出口導向製造業政策,此舉雖然便利企業界加入全球化競爭,但也造成基層就業機會加速外移,在我國填補性產業因為缺乏積極對策而青黃不接狀況下,年輕人就業問題嚴重程度應該超過歐美。
3、年輕人所得偏低,承受老年世代負擔加重,因前景不佳,降低生育意願,更加速少子化現象,形成惡性循環。
鍾俊文提出的世代不合理擠壓問題,確實是台灣社會一顆鉅型未爆彈,也是太陽花學運得以獲得年輕人支持的根本原因,關乎藍綠的因素小,關乎世代擠壓更大。
由於這個問題太過明顯,政府當然不會完全沒有措施,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大多是治標,短線的方案。比如,政府對某些領域博士生給予長達一年的薪資補貼,以免博士畢業即失業,也有各種類型的建教合作與免費職訓讓年輕人畢業後再做就業前投資,等等,唯上述世代擠壓問題,卻似無法扭轉,政府等於以拖待變。然而這不但是債留子孫,也是債留下任政府,非負責任作法。
如何扭轉趨勢?就經濟學觀點,鍾俊文的處方是調高財產持有稅(如房地產及農地),提高就醫自付比例(現有制度特別有利老人到不合理的程度)。然而,筆者認為,如果我們未有創新作法培育社會的替代性產業,以增加就業與增加企業創造的附加價值,那麼,靠租稅政策要扭轉世代擠壓恐怕還是力有未逮的。台灣的富裕階層因應政府租稅政策的能力太強,嚴厲的租稅政策只會衍生更精妙的節稅對策,不見得有效,更何況即使有效也難以給年輕人更具吸引力的未來。
最近行政院擬推動社會企業,希望創新企業型態增加民間的公益力量,彌補貧富差距,這當然是可以鼓勵的方向,但面對世代擠壓,必須要多管齊下。筆者認為,下列思考已經迫在眉睫:
1、推動老年世代再創業,以文創與文化相關行業為重點,以社會企業為型態,用創業做慈善,政府提供融資,由老年世代帶領年輕人創業,把退休族召回再投入創業,可以改善世代擠壓。
2、大力扶植台灣老年照護完整加值鏈,成為亞洲甚至世界級老人照護服務與管理輸出國。筆者知道,這個行業潛力無窮,包括輔具,建築,景觀,藝術療癒,園藝療癒,等等,台灣事實上是在把人文關懷結合科技創意方面,有全球獨步的能力,這中間需要很多人才與服務技術,最近大學與技職教育正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危機就是轉機,教育政策要如能宣示這個重點,就可以創造新產業鏈的全國性教育風潮。
3、大力改革社會福利的重點,由純粹救助的概念,轉為輔導社福機構能夠靠自己站起來的概念,這將大大增加資源使用效率,發揮每一分錢投入的最大乘數效果,筆者常聽到社福團體抱怨,政府的規定愈來愈多,協助則愈來愈少,這是因為預算稀釋及人口老化的結果,但,政府使用資源的方式缺乏效率,無法發揮乘數效果亦是原因。釜底抽薪之計,就是把資源花在如何讓社會福利工作由民間自己就可以自給自足上面,這需要整個政策由分配救濟轉向輔導自立。筆者以純民間的實踐幾已證明此種作法極為可行。
今年尤努斯基金會在達卡的年會,提倡且號召所有人要成為「就業給予者(job giver)」,別成為「就業尋找者(job seeker)」,這包括老年創社企,及年輕人創社企,這樣的主張也許是因為,各國的世代擠壓都到了難以忍受的程度。那麼,政府若有眼光,也要抓住這個潮流,進行革命性的產業改造,創業改造與教育改造。這件事真的是:今天不做明天會超級後悔的關鍵大事!
工商時報(2014.08.22).鄭家鐘.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