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有一碗飯可以吃,記得要分出半碗飯來給需要的人。」 ~ 耕心蓮苑 創辦人 陳瑞珠
耕心蓮苑 為弱勢兒打造第二個家
新北市今年起與超商合作的「幸福保衛站」,提供有急難需求的弱勢家庭學童餐點,計劃用意良善,也突顯國內的確有為數不少的弱勢家庭,需要各界的關懷。
位在三重的「耕心蓮苑」就有一群老師15年來默默地耕耘付出,擔負起社區裡弱勢孩童的安親照護及教育、教養工作。
「耕心蓮苑」共同創辦人余素華及陳瑞珠早年一起去三重地區做家庭訪問,發現竟然有學生家裡連書桌都沒有,只能跪在茶几邊寫作業,也常看到青春期的孩子夜晚仍遊蕩街頭,深深感悟孩子在大人生活困難時往往無法獲得適當的照顧,連三餐溫飽都成問題,更別說教育、學習等發展機會。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兩人便用自己微薄的薪水、貸款興辦「耕心蓮苑」,以「不計束脩,隨喜辦學」的理念,照顧經濟上無法支付課輔安親班的孩子,提供他們一個經典文化薰陶,讀書寫字的地方。
非常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倫理與智慧,「耕心蓮苑」裡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讀四書五經,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孝道及品格修養,重拾失落的家庭教育,間接促進了親子關係的和諧。
「耕心蓮苑」所附設的學生食堂,也發展成為隨喜付費的社區餐廳,讓獨居老人、失能家庭的成員享有溫馨的餐點,貧困鄰居也有喘息落腳的地方。堅信人性本善,不順遂只是一時,陳瑞珠表示,曾有位父親在失業之時,每天都來餐廳用餐、打包,但復業後,隨即將第一分薪水捐贈給「耕心蓮苑」的感人故事。
目前餐廳的收入已成為贊助辦學的經濟來源之一。
從學童教育出發,兩位老師將溫暖與大愛擴大至整個社區,使每一個人都能得到適切的照顧,這樣的心念感動了許多人。
現在這裡隨處可聽到孩子彬彬有禮地跟長輩問好,也能看孩子參與社區清潔打掃等公共事務。
當初因為招收社會邊緣小孩,社區居民反對「耕心蓮苑」進駐,後來看到孩子的變化以及對社區產生的正面影響,現在反而成為守護「耕心蓮苑」的義工群。婆婆媽媽們一早就來餐廳幫忙洗菜備料;精心研創手工核桃糕、牛軋糖販售,贊助興學。
400坪的教室及辦公空間,房東於三年前宣達護持的心願,租金全免!其他企業如華碩、中華電信亦捐助資訊產品,讓「耕心蓮苑」建置電腦教室,開辦社區資訊課程。
如潮水一波一波,有形、無形的社會資本紛紛注入,「耕心蓮苑」如願打造了一個充滿愛與信任的社區大家庭。
成立至今「耕心蓮苑」幫助的孩子和家庭不計其數,扎下厚實基礎,現在有能力結多方社會資本,也不忘與其他團體連結合作,並多次在風災後協助籌款募資。「當我們有一碗飯可以吃,記得要分出半碗飯來給需要的人」,陳瑞珠說這是父親的教誨,也是「耕心蓮苑」秉持的慈悲。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善心與善行是台灣非常寶貴的社會資本,「耕心蓮苑」將自我累積的社會資本,傳遞至弱勢家庭、社區居民,也回饋給台灣社會,形成一股生生不息的循環動力。「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商道精神,為企業立下良好的典範。
經濟日報.「創愛的業」專欄.圖片來源 : 耕心蓮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