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果食

社企小編

「我們要把農村的奢華感做出來,透過行動和創意,將農村價值重組。」 ~幸福果食 創辦人 廖誌汶

幸福果食 還原農村價值

不約而同從城市返回農村,搖滾樂手、藝術策展人加上金融投資顧問的跨界組合,讓稻田、魚塭搖身一變成為美食饗宴的場所,結合各自在創意、藝術及商業領域的專長,他們做的不是改變農村,而是發揚台灣農村獨有的價值與文化。

「台灣過去以農立國,往前回推兩代,多數人家裡肯定都還是務農。隨著城市發展,但餐桌始終是人與土地間最基本的連結了。」簡家旗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決定以食物出發,重新定義農村、土地與人的關係。

2012年在群眾募資平台上,實驗性地推出「稻田裡的餐桌」計畫,內容就如同簡家旗展示的名片:透明壓克力片上印了一張餐桌,只要隨處一擺,餐桌就可以融入周遭景色,田裡、魚塭、海邊都是曾經舉辦餐會的地點。

強調與在地農夫合作、運用當季特色食材,並由五星級大廚掌廚料理,大膽又富有創意的想法馬上吸引目光,募得設定目標兩倍以上資金,參與者佳評如潮,活動更是場場爆滿。

隔年團隊正式創業成立「幸福果食」,期望以創意顛覆台灣的農村價值、以行動創造台灣的另類文化。「群眾募資成功驗證了商業模式的可行性與市場接受度,而我們證明青年回鄉不只是從事農務而已!」

其實「稻田裡的餐桌」計畫不僅是到鄉間辦桌、吃吃喝喝,訂價一人1,666元的策略背後,包含了「青年回鄉」、「感受農村」及「農村價值創造」的理念。

「我們要還原長期被低估的農村價值,用市場價格定義農村價值,挑戰企業cost down的經營概念。」

在餐前活動,簡家旗與夥伴會帶著賓客赤腳踏在有機耕種的土地上、騎單車體驗當地風光,同時結合地景創作的概念,邀請大家一起動手製作瓦愣紙稻草人、將豆青田創作成麥田圈、彩繪聚落老牆面,用實際的五感體驗,傳達農村的生活美學與藝術,也開啟每一位參與者與農村之間的互動。

「愜意的景色、美味的食材、濃厚的人情都是農村最原始的美好,我相信這些體驗所帶來的滿足感,絕對是無價。」

在「幸福果食」團隊的協力下,吃飯成為一場場令人難忘的策展活動,人們親身感受到農村文化與生活的同時,也得以重新省思農村的定位與價值。

除了將餐桌計畫推廣給國外遊客,也籌畫將辦桌移到國外鄉間,簡家旗表示這都只是「幸福果食」一系列行動的起點,「創造農產品之外的價值,吸引青年返鄉、注入更多的創意為農村加值,進而建立品牌,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以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的稻草掃把為例,它可能只是打掃工具,但若用創意和文化的概念重新包裝,它可以變成手工藝品,外銷至國外其價值將不可同日而語。

「就像同樣的麵糰做成饅頭,最多就賣20元,做成法國麵包200元都有人買,相對東方元素與意象在歐美市場相當有賣點。」

擅長商業經營的簡家旗一步步勾勒出「幸福果食」的品牌之路。現在也進一步推動人才的培育課程及專業認證,傳授執行計畫的理念與方法,希望透過更多年輕朋友的加入,活化農村並將台灣農村文化行銷到世界各地。

以農村的美好為素材、用文創與藝術創造其附加價值,「幸福果食」堅持用價格定義價值,從不同的面向關懷台灣農村發展,將看似凋零的農村打造成為年輕人可以發揮想像與創意的新場域。

經濟日報.「創愛的業」專欄.圖片來源 : 稻田裡的餐桌計劃-幸福果食 fb

Categories: 休閒旅遊社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