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的理念不只是給魚吃、教他們捕魚,更重要的是要讓這池塘裡有魚!」 ~ World Bicycle Relief 亞洲區經理 鄭永權
WBR 雙輪轉出非洲希望
在實現一日地球村的今天,自行車是我們休閒娛樂或通勤代步的工具,但在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才正由「World Bicycle Relef(WBR)」掀起一連串自行車扭轉命運的行動。透過自行車最原始的功能,突破距離的障礙,對當地生產力、醫療照顧、教育及經濟活動等層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WBR是隸屬於國際自行車零件大廠速聯(SRAM)的非營利組織,2004年南亞海嘯後,創辦人之一F. K. Day開始致力於推廣自行車的慈善運動。相較於步行,自行車可以增加承載五倍的物資、延伸四倍的行進距離,不但醫療資源可以更有效發揮,對於災後重建也有出人意料的成效。
隔年決定創辦WBR並深入思考如何連結產業鏈,將「自行車的力量與價值」落實在非洲等低度開發的地區。
「整合跨國供應鏈的既有資源,將效益永續傳遞、並擴大到需要的人們身上,一直是WBR努力的方向。」WBR亞洲區經理鄭永權說。作法上,由美國總部負責資源整合及非營利機構的連結、在亞洲地區研發設計符合當地需求的車款及零件供應,另外在肯亞、尚比亞、辛巴威等國設有組裝工廠及維修店面。「Buffalo」便是在非洲因應而生的社會企業,專門生產販售可負重、耐用、高品質的自行車,用永續的商業模式為非洲帶來改變的契機。
WBR也捐贈自行車予學校等弱勢族群,提升孩童的就學率,並發展出多元的行銷管道,與非營利組織合作聯名製造,提高醫療、援助人員在地的執勤效能;與企業合作成為社會責任展現的方式,有公司認購後再行捐贈,也有直接將自行車作為員工的福利獎勵,表現優異的員工只要分期負擔少部分費用,就可以擁有自行車,在生產營運及降低人員流動都發揮了實際的作用。
除了在自行車產業中培養專業技能人才、創造就業機會,也協助當地居民向銀行貸款購買自行車,原來一天只能提兩桶牛奶步行到市集販售的酪農,有了自行車後就可以運送更多牛奶,增加收入償還貸款,各行各業也有了擴大經營規模的可能。
「我們希望能逐步改善非洲當地整體的生活及經濟狀況!WBR的理念不只是給魚吃、教他們捕魚,更重要的是要讓這池塘裡有魚!」
產業界的思維向來是以滿足金字塔頂端客群的需求為導向,在自行車產業更是明顯,碳纖維、輕量化、競速都是技術研發的重點,「實際進了非洲市場後,我們才發現這些都不管用,真正開始了解所謂「金字塔底層」的需求。」
要能載貨90公斤、又必須在難以想像的路況中行進,從煞車系統到防刺外胎,全部都要重新設計,才有壯如水牛般「Buffalo」系列車款誕生,「我想當初設計師及供應廠商應該都很傷腦筋吧!」鄭永權笑著說。
WBR現在也進一步研發與自行車踩踏功能結合的周邊設備,例如用腳踏產生的動能剝離玉米粒,因為玉米粒的販售價格遠高於整支玉米,這樣每個家庭就可以再利用自行車生財。
有管理大師相信新興市場的金字塔底層商機無限,但我看到的是一個充滿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從金字塔底層的需求出發,引導出產品研發及商業營運的創新。
從改善教育醫療、維持生計到促進經濟發展,對非洲人民來說自行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可以扭轉命運的希望。
經濟日報.「創愛的業」專欄.圖片來源 : World Bicycle Relef(WBR)
延伸閱讀
Categories: 國際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