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翡翠水庫上游集水區的坪林,是大台北數百萬人口飲用水來源,也因為水源保護等相關法令,坪林在產業發展及經濟活動上受到嚴格的限制;近年來更因為雪山隧道的開通,過去扮演北宜公路中繼站角色的坪林,觀光人潮遽減,對當地經濟造成相當大的衝擊。
三年前,當時擔任中華鳥會秘書長的黃柏鈞進駐坪林,原本是希望能輔導當地茶農成為生態解說員,協助坪林轉型觀光產業,但深入探訪後發現這樣的做法完全與當地生活脫節,「對茶農而言,那是『天龍國』的人想出來的點子,茶才是他們的生命、坪林真正的文化特色!」
同時也是台大城鄉所博士班學生,黃柏鈞串連起城鄉所師生資源,以日本「里山精神」的概念及坪林常見的特有種鳥類—台灣藍鵲命名,希望能復興當地經濟,也能保留坪林的蟲鳴鳥叫。
日文「里山」(satoyama)是指「家鄉附近的山」,也就是城市周邊的淺山,正如大台北與坪林的地理關係,「里山」地帶最容易受都市的衝擊,也處於該不該開發、如何使用的尷尬;而「里山精神」則是倡議在地居民在合理使用環境的情況下,一面維持生物多樣性,一面支持聚落產業,達到人與環境的永續共生。
黃柏鈞說「台灣藍鵲茶」是台灣第一個以保育生態環境為訴求的茶品,用比市面高約三倍的公平貿易價格收茶,鼓勵茶農以環境友善方式種茶,不但自身健康免受危害,良好的茶園生態也保育了翡翠水庫乾淨的水源。「坪林共有12個小型流域,未來我們會以『流域收復』為策略,逐步增加契作茶園,最終目的是杜絕農藥流入水庫,進而保育整個坪林的生態與地景。」
坪林的茶農不但種茶也製茶,就像法國小酒莊一樣,家家戶戶都有世代傳承的製茶手藝,造就截然不同的口味變化,「台灣藍鵲茶」堅持不混茶,並特別標示出每一位茶農姓名,忠實呈現每個茶園特色。現在團隊也進一步規劃「茶農入股」,「農民所生產的農產品是自己的品牌,沒有品牌、只幫人代工,終將有一天被取代。」
舉辦社區農學體驗、茶交流工作坊,還讓大學生、研究生上山幫茶農的孩子輔導功課。「藍鵲有個特別的『巢邊幫手』習性,一對新婚藍鵲,兄弟姊妹會一起照顧下一代;山上教育資源缺乏,我們主動為茶農的下一代提供課業輔導,不但減輕茶農的教育負擔,也希望能讓這些孩子更有動力留在茶鄉。」
居民生計、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育的三角關係,在地狹人稠的台灣一直是難解的課題。「台灣藍鵲茶」以農學生產與環境保育共存的方式,將人的文化、生產融入自然保育之中,建立土地品牌、打造坪林生態村,為坪林的茶產業找到新出路。
圖片: 台灣藍鵲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