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及少子化的影響,台灣早已邁入高齡社會之列,政府及社福團體雖然都長期關注這個議題,提供老人照護或探視的服務,但基本上都是在「老人是社會問題、弱勢族群」的框架下運作,直到去年「不老騎士」電影的上映,才開始扭轉社會大眾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對於老化議題有了正向的觀點與態度。
曾獲十大傑出青年表揚、現任「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是這一切的幕後推手;在幸福和樂的三代同堂家庭成長,是她日後投入老人服務工作最大的動力。
林依瑩從小便與擔任村幹事的父親一同參與社區服務活動,種下熱心公益的種子;與一手把她帶大的阿嬤感情尤其親密,看到阿嬤年紀大行動不便都還要兒孫推她坐輪椅到田裡採收蕃薯,更激發她想要鼓勵並協助老人家們實現夢想、重拾生命價值的理想,打造長者可以參與社會活動、實現自我的平台。
從事老人服務工作十多年,林依瑩說,「對於老人的照顧,台灣著重於醫療照護,活躍老人這一區塊往往被忽略。老人參加活動、有同伴相互扶持鼓勵,有助身心健康、延緩老化,不但減少了家庭成員的照護壓力,也間接降低了社會所需付出的成本。」
2005年,當時年僅32歲林依瑩接下「弘道」執行長的職務,她的積極投入與熱忱為機構注入許多創新發想的能量。以「不老騎士」為起點的「不老夢想」持續發酵中,現在也陸續有重溫軍旅生活的「不老戰士」、登上小巨蛋的大型舞台秀「仙角百老匯」,以及享受墾丁陽光海灘的「不老比基尼嘉年華」等展現活力與自信的機會。「弘道」另結合各界資源為長者量身打造圓夢計畫,有92歲阿嬤當高鐵一日車掌、81歲的阿公開畫展,帶動起全台老人圓夢風潮。
此外,為林依瑩也從體驗教育著手,以社會企業的概念開辦高齡者生活體驗營,透過體驗裝備包括音阻塞、老花眼鏡、駝背背心等模擬老年身體退化的情況,並藉由一連串的關卡與引導,讓參與者親身感受老化的世界,進而培養對老人的同理心,推廣社會大眾敬老、愛老的文化。
彌補現行長期照顧制度的缺失,「走動式照顧服務」是「弘道」今年開始試辦的創新服務模式,以社區及居家服務經驗為基礎,結合受過專業訓練的照顧服務人員及外籍看護工,提供短時間、多次數的客製化服務,服務內容可依家庭不同的需求彈性調配,從身體照顧、協助完成日常生活事宜等,並依照不同的需求程度收費。
試辦階段以8名台灣居家照顧員搭配8名印尼籍看護,兩人一組支援分工,由8組人員服務24個家庭,可望有效解決台灣照顧服務人員不足、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外籍看護工照護品質及管理問題,對於不需要24小時照顧服務的家庭,提供另外一種選擇。
經營公益團體,林依瑩刻意捨棄悲情的募款模式,在創新服務的思維下,將「弘道」的三大核心價值—弘揚孝道、社區照顧、不老夢想,找到更多發展的空間,也進一步將「弘道」提升定位為老人關懷服務產業的創新研發平台。
經濟日報.「創愛的業」專欄.圖片來源 : 弘道老人基金會